一、優秀學員介紹

  • 暱稱:Cyclone
  • 現職:教師
  • 哪屆訓練營:第10 屆 Notion 訓練營(學號:#2707)
  • 作品連結:咖啡共感圈
  • 作品摘要:Cyclone 以自己對咖啡的熱愛為出發點,將日常的跑店、買豆、器材選購與家庭沖煮,整合成一個以「問題情境」為入口的 Notion 微網站。首頁分成「在外喝杯好咖啡」、「挑選熟豆有困難?」「器材選購沒主意?」「煮一杯美味咖啡」四大區塊,搭配多個彼此關聯的資料庫與同步區塊,將跑店地圖、熟豆風味與評級、器材使用心得、咖啡沖煮手法與實作記錄集中呈現。無論是剛接觸咖啡的小白,還是已經入坑很久的愛好者,都可以依照需求,從找店、選豆、看器材到實際沖煮,一路在同一個頁面完成決策。「在外喝杯好咖啡」的區塊還有訪客互動機制,歡迎Notion使用者可以增加自己心中的愛店,讓訪客咖啡地圖更多元更豐富。

二、Notion 作品展示

作品名:咖啡共感圈
0:00
/0:26

三、系統製作與迭代過程

主題思考階段

使用Notion前:

咖啡是我的愛好,從2016起我開始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咖啡領域的學習,在還沒使用notion之前…

  • 跑店心得與相片都是往個人FB或社團上分享。
  • 器材購買紀錄與評價都只存在模糊的記憶中。
  • 咖啡沖煮手法、品飲咖啡的心得、烘焙咖啡的紀錄也是散落在各處,有紙本、有臉書上的po文、有電子檔。

這些資訊彼此沒有明確連結,也難以讓第一次接觸咖啡的朋友一眼看懂「從風味、店家、器材到沖煮」的整體脈絡。

參加第十屆Notion訓練營後:

我運用在營期中的Notion所學、基於我本身的咖啡涉獵知識,搭配AI的協作,於訓練營中第五週的作業,建立這個一站式咖啡風味 × 跑店 × 器材 × 沖煮微網站。以下為我的網站規劃心智圖。

  • 網站最上方用「網站使用說明」與按鈕清楚標示電腦版與手機版入口。
  • 四大情境區塊以問題式標題呈現,讓讀者一看就知道這一區可以解決什麼煩惱。
  • 「在外喝杯好咖啡」中,訪客可以用按鈕新增自己推薦的店家,並在地圖視圖上看到不同顏色的推薦程度標籤。
  • 「挑選熟豆有困難?」透過平均好感度與多種視圖,協助依風味與分數找到想試的豆子。
  • 「器材選購沒主意?」則提供依推薦星級與沖煮方式切換的視圖,並標出「私心推薦」與「避免踩雷」兩種檢視。
  • 「煮一杯美味咖啡」以圖庫呈現常見沖煮手法,再與實際沖煮記錄做關聯,讓理論與實作連在一起。

整體視覺與動線以「不懂 Notion 也能看懂」為目標,讓這個頁面同時兼具展示性與可實際使用。後續會增加更多訪客互動機制,讓系統更完善。

草稿階段

0:00
/0:26

以一週訓練營作業中,自我介紹裡面的個人咖啡跑店記錄與器材照片為藍圖,一開始使規劃的想法是建立一些咖啡科普知識,再分享我的個人器材與跑店記錄。

實踐之後的迭代優化(Before & After)

在訓練營的過程中,我開始思考:如果把這些內容做成一個任何人打開都看得懂的咖啡入口網站,是不是能幫助更多剛入坑、還在摸索的朋友少繞一點路?

因此,我決定以「咖啡共感圈」為主題:

  • 不追求專家式的權威,而是分享真實體驗與感受。
  • 讓訪客也能新增店家記錄,一起在地圖上累積自己的咖啡足跡。

參與訓練營後,我學會了拆解資料庫,並運用標籤資料庫與資料庫關聯,讓咖啡相關的所有元素都能相互連結。實際解析如下:

  • 我大量運用標籤資料庫建置與資料庫關聯,來完善整個生豆(資料庫待建置)、熟豆、烘焙(資料庫待建置)、沖煮的一系列連動性。
    • 除了畫紅線部分的資料庫需要後續建置,考量想自學烘豆的群眾比單純喝咖啡和自家沖煮咖啡的人少,因此烘焙咖啡與生豆資訊分享的區塊尚未規劃。
    • 其他資料庫都互為各個資料庫的內容屬性。每個標籤圖卡(如 Coffee OriginCoffee VarietiesCoffee Processing)頁面都有相關內容,可用在熟豆沖煮記錄的關聯屬性。就連Coffee Shop(店家)也既有跑店資訊內容,又能同時作為熟豆的提供者屬性。
    • 標籤圖卡的建置(如Coffee OriginCoffee VarietiesCoffee Processing等標籤資料庫)運用了大量 AI 協作。Perplexity、Felo 進行 Deep Research 做深入的資訊分析與彙整,Notion AI 負責資料庫屬性與標籤圖卡的頁面內容建置,我則負責檢查哪些標籤有遺漏、哪些部分有錯誤(例如產區名稱翻譯不符合台灣習慣用詞等等),進行人工修改。
    • 熟豆庫存 | 新增沖煮記錄區塊 運用了PAI系統的 自我關聯
      • 當我點選沖煮 這個自動化按鈕,會新增一筆該豆子的沖煮記錄,顯示在該熟豆頁面底下的沖煮記錄資料庫動態檢視。
    • 每次沖煮品飲都給一個分數,將這包熟豆所有的品飲分數加總平均,得到一個總評價分數。這樣做的好處是:不會因為一次沖煮失誤,或是當天心情不佳而給出過低的分數;也能避免豆子尚未發展完全時,因風味不明顯而評分偏低——有時過了兩三週,風味可能突然爆發。此機制的目的是讓評分更客觀。
    • 熟豆的品飲評級分數,是將該熟豆每次沖煮與品飲記錄的好感度加總後平均計算,滿分為 5 分,並以進度條顯示。

四、Notion 訓練營學習心得分享

參與訓練營,從還沒正式開始的幼幼班試水溫,我就發現作業難度已經達到我當下 Notion 水平的極限。當下我就覺得,選擇在工作業務忙碌、又遇到重要評鑑的狀況下報名訓練營,這個決定是正確的,我相信自己可以在這 40 天的訓練營中一定能學到很多。

實際入營後,從線上直播課的同學間熱絡傳紙條搞笑對話互動(顯得我沒有認真上直播課),到線下 Discord 小隊助教群的暖心打氣,以及耐心檢視作業並給予許多值得參考的系統與排版建議、同學間的暖心打氣與分享 Notion 以及其他實用的軟體工具、每週不同任務鼓勵大家蒐集礦石的遊戲機制、每週助教日的無聲圖文拆解作業解析、每週飛行助教的實作手把手操作說明、緊張刺激的冒險家挑戰賽、同學自主分享作業撰寫思路——透過這些有趣的任務與遊戲機制,鼓勵大家分享、點亮彼此的網狀學習,真的讓我覺得我報名訓練營學到的不只是Notion,而是徹底打開我的視野、讓我學會用更積極更主動的態度與思維去面對我的工作、我的困境、我的人生。我要謝謝當初猶豫不決的自己、毅然決然地報名訓練營,也感謝雷蒙、柚子、給力的教學團隊群以及所有同學,讓我有個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學習經驗與回憶。


📍 本文由 Notion 線上實戰訓練營 學員的作品投稿

感謝同學們在這 40 天的陪伴式教學中,用行動力產出這些優質的 Notion 作品,並分享自己在課程中的收穫!

我們會繼續收集、整理同學們優秀作品和應用到這專欄,同時也歡迎認真學習的你,也和更多人分享你的成果、作業思路和改變故事,讓你透過這輸出練習,更瞭解自己、熟練工具,還能讓需要的人因為你的分享而被點亮。

👇🏼 最完整的中文 Notion 教學服務點此瞭解,與 12,000 多名各行各業的同學一起精進自己!

06c43261-8f2b-4181-9695-519e9f20ff0a.png

分享這篇文章